『无障碍浏览』
加强“双碳”工作国际合作 推出中国方案 贡献中国智慧 展现大国担当

2023-06-01

--青岛中德生态园可持续发展十年探索路走出新示范


双碳目标既是我国对世界的郑重承诺,也是解决我国当前主要矛盾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位于青岛胶州湾西岸的中德生态园,是我国首个以“生态”命名并作为根基的双边示范园区。自2013年7月全面启动建设以来,十年间该园区积极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提出并深刻践行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三生三美”,以双轮驱动国际合作加速实现双碳目标。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第十二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首届中德城市间标准化合作研讨会……,中德生态园多次受邀在国际性会议上做主题发言。成功获选全球可持续城市和人居环境奖、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先后在低碳城市、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方面获得 20 多项国家级荣誉。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发布全球《绿色与繁荣社区》导则,中德生态园作为中国唯一案例,入选全球绿色建筑和绿色能源板块典型案例。中国商务部、德国经济部指出,“中德两国政府间生态领域灯塔式项目,是中德双边合作园区的典范”。

瞄准绿水青山,践行生态美,打造田园环境

走进青岛中德生态园,这里的房屋很“神奇”,冬季供热不耗煤,夏季制冷不耗电,在保证20-26度体感舒适度的同时,还大大降低了碳排放;这里的道路会“喝水”,夏季大雨路面没有积水,更不会出现城市内涝,甚至有的路面降水是“瞬干模式”。

德国gmp、欧博迈亚以及同济大学等数十家顶尖机构参与,德国著名设计师托马斯•赫尔佐格以及吴志强、崔恺、江亿等国内外院士级专家领衔,中德生态园的不同来源于规划蓝图的高标准、严要求。“我们借鉴德国生态城市建设经验,建园之初首先开展了生态基底调查,然后设立了40项生态指标,其中有6项指标是国内首次提出,这个生态指标体系也被德国著名认证公司TÜV NORD,认证为代表国际生态园一流水平。之后,我们利用规划的刚性,将生态指标体系进行了落地,建立了绿色规划体系和绿色标准体系,目前已经形成了46项完整的园区绿色规划体系”。园区管委常务副主任王莉骄傲的说。

低冲击开发是中德生态园开发过程中的坚守,这里保留了原始的山脉、水脉、路脉,用村庄拆迁建筑废弃物态修复受损山体18万平米;保留原有水系涵养水源,建设海绵城市3平方公里;都市农场、街角公园、口袋公园等城市公园体系提升了固碳效果。

立足建造百年大计好房子,园区还引入了德国被动房技术,与被动房创始人菲斯特教授合作,在学校、酒店、办公、住宅等多类型建筑全面应用被动房,建成15万㎡示范小区项目,累计建设被动房107万㎡,年减碳达2.45万吨。获批40余项被动式建筑领域实用新型专利,编制《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GB/T 51350-2019等国家规范标准。园区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产业发展经验在第27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推介。住建部现场观摩评价,“按照德国标准规划建设超低能耗建筑示范园区,为全国树立了样板”。

园区还积极参与国家试点任务,其中国家电网重大科技课题-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示范项目,能源综合利用效率85%,可再生能源渗透率100%;山东省首例泛能网正式运行,年减碳3750吨。谢克昌院士评价:“中德生态园为能源革命促进能源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了范例”。


瞄准高能效低能耗,践行生产美,实施绿色发展

“中德生态园以生态为基底,不断发展绿色产业。目前,已经有24个世界500强投资项目、30多家德国行业领军企业落户,招引市场主体达4400多家。”对此,园区管委副主任张云清信心满怀。

一直以来,中德生态园在工业项目的筛选上“很挑剔”,对拟引进的项目进行严格筛选,重点开展环境影响、核心竞争力、能耗效能评价,着力发展“低污染、低排放、高能效”的项目。他们还提出了“三个不要”: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不要、达不到生态指标体系的不要、不是绿色产业的不要。

严苛的生态标准,虽然提高了招商门槛,但是也让更多好项目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目前,园区已经初步形成智能制造、集成电路、基因科技等引领性产业体系,基因测序设备制造、先进芯片制程、智能制造平台等多个领域实现“零的突破”。园区工业智能研究院推出Cosmoplat平台,获批全国首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布首个智能制造“中国方案”,吸引两百多家企业上平台、用平台,以智慧解决方案赋能企业,重塑了能源替代与碳资产管理运营相融合的能源服务场景,为低碳时代企业能源供给模式升级提供新的发展路径,打造全球首个碳中和“灯塔基地”。园区海尔4.0工业基地在16大工业互联网领域布局建设5G应用场景,将工业互联网技术探索应用到实体工厂,生产效率提升40%,质量检测效率提升30%,运营效率提升50%,检测精度达100%。中央空调、特种冰箱两家互联工厂入选全球“灯塔工厂”名单,“灯塔工厂”数量占山东1/2,近全国1/20。中德生态园也获批成为中德智能制造首批灯塔园区。

在这里,生态发展已经成为企业共识。园区海尔中央空调项目厂房约5万平米,已经完成总装机量2.25兆瓦光伏发电系统,年发电量超 260万度,折合约减碳0.22万吨。企业还建立了智慧能源数据互联控制中心,对每条线体、每道工艺进行能耗监控;建立单台能耗管控指标,对产输配用全环节进行集中动态监控和数字化管理,降低重要能源介质散放,改进和优化能源平衡。通过空压机余热回收,水泵房电机变频改造,燃气三联供系统建设,实现能源梯级利用,能源综合利用效率80%以上,年减碳0.65万吨。另外,厂房实施隔热保温、高反射屋面板、自然循环送风、冷量回收降温等绿色技术,实现降低能耗32%、降低用水量21%、减碳19%。


瞄准获得感幸福感,践行生活美,共享美好生活

“双碳”既是一种发展模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园区创新应用零碳建筑、零碳能源、零碳交通、绿色碳汇、绿色金融、零碳文化等技术和理念,形成健康、节约、低碳的生活方式和社区运行模式。

正在规划建设的82万平方米中德未来城,将成为园区首个“零碳试验区”。这里将100%应用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和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充分应用太阳能、地热、空气能等可再生能源,光伏安装面积2万㎡,装机容量4MWp,年发电总量约400万kWh;地源热泵系统年供热1200MW,供冷1900MW;海绵城市技术生态修复绿地80万㎡,森林覆盖率3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36㎡;应用真空垃圾收集系统,敷设约3000米真空垃圾输送管线。据测算,中德未来城每年减碳约4.5万吨,节电约2000万kWh。

这里还是鸟类的天堂。园区构建了生态廊道,预留宽度约1500米,起到保护生物栖息地、生物多样性以及保持水土等生态功能。涵养湿地、封育山林,保持鸟类食源树种不低于35%。多样性的植物群落优化了生态环境,扩大了动物种群食物来源,形成了良好的生态循环系统。近年来,园区吸引了白鹭、鹬鸟、翠鸟、戴胜、角枭等众多鸟类安家落户。

十年前,中德生态园的原驻地还是一片“三无地带”,无道路、无配套、无企业;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家家户户守着一亩三分薄田,是青岛西海岸最贫困的地区之一,集体收入近乎为零,集体资产也仅仅是手头的几亩土地。现在,15个村庄完成搬迁改造,集体收入超过4000万元,集体资产更是达到21亿元,日子过得越发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梦想也要开出花来。

这一切都取得都来源于中德生态园十年绿色发展的坚守。这十年,他们秉初心,守宽和,见刚强,笃远行,联合国人居环境署绿色繁荣社区建设指南、第27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企业气候行动案例集》、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全球《绿色与繁荣社区》导则、《国家级经开区绿色低碳创新案例集(2021)》……,中德生态园绿色发展成果斐然。下一个十年,他们已经制定了新的发展规划,相信永远在路上的中德生态园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惊喜,让中国绿色梦成为中国人永续发展的最强注解。

附件

地址:青岛西海岸新区团结路2519号
联系我们:0532-83167518
邮箱:zrkt@sgep.cn

©2024 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管理委员会版权所有 CIM城市大脑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