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2017中国近零能耗建筑智能运行研讨会暨全国被动式建筑技术标准发展论坛在青岛中德生态园被动房技术中心召开,100余位来自全国的被动式建筑技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及行业精英汇聚一堂,就国内外近零能耗建筑发展状况、楼宇智能化及近零能耗建筑专项技术等进行深入研讨。
全国建筑节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宋波、青岛被动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正杰主持,青岛中德生态园管委会主任赵士玉、住建部标准定额研究所副所长李铮、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邵康文分别致辞,中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联盟理事长、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院长徐伟等出席。
据了解,此次研讨会由全国建筑节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办,青岛被动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承办,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楼宇科技集团协办,并获得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赵士玉在致辞中说,近零能耗建筑是节能生态之“道”。为了解决开发区的发展瓶颈和面临问题,转变城乡建设模式和建筑业发展方式,中德双方共同签署备忘录——在中国推动节能建筑,成立双边生态园区。尽管推动过程中压力巨大,但中德生态园一直致力于绿色建筑发展,力求将园区打造成为节能、低碳、生态的试验区,希望各界坚守社会责任之“道”,坚守节能生态之“道,共谋建筑节能的发展和未来。
研讨会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西门子楼宇科技集团、青岛被动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振利节能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爱迪士(上海)室内空气技术有限公司、青岛科瑞新型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专家和企业代表作了《美国零能耗公共建筑进展研究》、《青岛中德生态园被动房技术中心的精细化运营》等专题报告。
在《青岛中德生态园被动房技术中心的精细化运营》的专题报告中,青岛被动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技术咨询部部长刘磊主要介绍了被动房技术中心项目的智能化楼宇控制系统、BIM、智能家居等技术应用以及被动房全年运行能耗情况,并对空气质量进行检测,根据新风机组、地源热泵系统等方面的全年检测数据提出下一步优化工作,获得了与会嘉宾的高度关注。
作为中德生态园被动房产业发展的先行项目,2016年9月,被动房技术中心正式启用,成为获德国PHI认证的亚洲最大被动房公共建筑。该建筑总面积13768.6平方米,地上5层,半地下1层,地下1层,是集被动式建筑技术展示、交流和培训、办公、试体验居住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运行一年来,根据各项能耗数据、空气质量分析数据显示,被动房的指标都满足或超过了设计要求,并实现了优于传统房屋的低能耗和室内舒适性。
会上,针对《近零能耗建筑智能化的实践及相关标准探索》《中国超低能耗建筑发展中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思考》等嘉宾报告中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近零能耗建筑技术及标准研讨,嘉宾们通过介绍和展示科研成果进行实践经验、技术与业务交流。
据了解,中德生态园青岛被动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不仅打造出被动房技术中心,还正在建设全国第一个整体以德国被动房标准推向市场的被动房示范小区(绿色公元)项目,也是亚洲首个高标准被动房住宅区。未来5年,中德生态园还将集中发展160万平方米、全国最大的被动式建筑集群,形成全国乃至世界的被动房项目集聚区。
在被动房产业发展的同时,中德生态园还全面参与构建被动房技术体系和产业链。以被动房技术中心实时能耗数据作参考,推动适宜于中国的被动式建筑标准制定,探索被动式建筑在中国发展的新模式。参与编制的住建部的《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和山东省《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已经颁布实施,同时也承担了国家“十三五”科技专项计划以及市区多项科技课题。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增进了近零能耗建筑领域的学术交流,推广了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为全国近零能耗建筑产业发展和被动式建筑技术标准的完善起到了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