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 2019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高峰论坛暨《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投资评估报告》发布会在北京人民日报社举行。中德生态园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苏州工业园等10家单位获评为“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十佳产业园区”。
据悉,本次活动由《环球时报》和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主办,旨在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国内国际营商环境,助力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整体水平提升。活动围绕当前全球经济格局下城市营商环境改革建设、市场投资环境、政务服务环境、科研创新环境、人才要素环境、法制保障环境等方面进行思想研讨交流。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黄奇帆,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环球时报》社总编辑胡锡进,中国美国商会副主席葛国瑞等领导嘉宾出席了论坛,进行主题发言并举行了政企营商闭门对话活动。
论坛现场发布的《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估报告(2019)》和“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榜单”是环球时报舆情调查中心以各地方统计局发布的各城市统计公报中的客观数据为主要数据依托,通过国内外数据库对中国城市的经济、品牌、科创、人文与自然环境、交通区位、传播与活力等进行数据整理,并结合境内外各领域专家的见解得出。
作为中德两国政府间签署合作协议支持建设的园区,中德生态园自2013年7月启动建设以来,就以创建“国际一流园区”为目标,坚持开放发展,注重集聚国际创新要素,打造国际化创新平台,营造国际化的投资营商环境。
打造国际化的产业体系
中德生态园以“德国+”引进德国企业融入新区发展,以“+德国”力促德国技术助力我市企业转型升级,打造新常态中德合作的新亮点、转型发展的新引擎。迄今为止,中德生态园共有包含6家世界500强企业、30多家全球隐形冠军在内的近500家企业落户,已逐渐形成以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为主,其他产业例如德国隐形冠军企业、教育、文化创意、体育等产业同步发展的“4+N”产业体系。
建设国际化的人才体系
围绕省市“双招双引”工作,园区着力推进“百千万聚才工程”。设立海外引才引智工作站、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引才载体平台。建设规模适度、高端和海外特色鲜明的“博士邨”国际人才社区。丹麦奥胡斯大学Lars Bolund教授,率领其科研团队入驻青岛中德生态园,出任华大再生医学研究所所长。德国科学与工程院院士阿克塞尔·库恩教授在园区设立了集技术应用研究和博士人才培养相结合的智能技术共享平台。
推进国际化的人文交流合作
作为开放合作的纽带,人文交流让国际化的氛围更加浓厚。自2015年成立中德生态园国际顾问委员会以来,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克劳斯·托普夫、德国巴伐利亚州前经济部长奥托·威斯豪耶和中国前驻德大使卢秋田等国际顾问每年齐聚园区一次,为园区的发展建言献策。德国曼海姆市、奥尔登堡市和雷根斯堡市先后在园区举办城市展,并在园区设立驻青代表处。德国欧米勒钢琴公开赛、美国斯巴达勇士赛和日本酷萌跑等国际赛事不断丰富,提升园区对外开放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在青岛“学深圳、赶深圳”、“奋力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时期,“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十佳产业园区”这项荣誉的获得既是对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中德生态园)工作的充分肯定,也将极大的促进园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助推园区争创一流国际合作园区建设。
附:“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十佳产业园区”获奖名单
苏州工业园
广州开发区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上海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青岛中德生态园
中法成都生态园
湖州莫干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
成都国际铁路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