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自贸区“硬核红利”释放 青岛市民“家门口”体验国际化医疗

2019-08-29

在青岛西海岸新区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15号路北侧,大明州医疗器械项目施工现场建设如火如荼。听到自贸区获批消息之后,现场工作人员忍不住拍手叫好。项目负责人张正明表示,“之前从新闻看到山东正在申报自由贸易示范区,一直在期盼早日获批。如今靴子落地了,我们的项目算是恰逢其时。实施方案中提到,‘开展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试点’‘给予医疗人才、先进医疗技术优先准入’,这些实实在在的政策给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我们对项目今后的发展充满了信心,要开足马力往前赶,充分利用自贸区叠加的多重利好。”

自贸试验区起航,青岛再次被委以“国之重任”,青岛城市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百姓们也将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以大明州医疗器械项目为例,这一项目由日本大明州精工株式会社投资建设,总投资800万美元,主要进行医疗器械、光学仪器等精密零部件的生产、加工及研发实验,同时对医疗器械和光学仪器精密部件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及产业化生产应用。项目将充分享受自贸区获批的政策利好,项目投产后,不仅将有效提升青岛医疗健康产业水平,培育医疗器械产业集群,更会在税收、就业方面为青岛百姓带来实际利好。张正明透露,“项目预计年销售额7000万元,年利润约1500万元,年税收约500万元,解决就业50人以上”。

山东毗邻日韩,地缘优势明显。《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深化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其中,“医疗”领域被多次提及。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作为作为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对外开放合作的重要窗口和平台,一直充分发挥对日韩得天独厚的地缘和资源优势,探索深化与日韩在产业、科技等方面合作的新路径、新模式,尤其是加强与日韩在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的优势互补。

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管委经济发展局副局长杨景介绍,抢抓自贸区机遇,做好对日韩合作“大文章”,医疗健康是园区重点推动的行业之一。大明州医疗器械项目是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培育医疗器械产业集群的开始。下一步,园区将依托大明州医疗器械、易特医疗设备、CVIC心脏影像中心等项目,推动医疗设备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发展高端医疗设备制造。积极引进医疗健康设备企业,开发先进医疗器械、医疗影像和诊断、家庭理疗保健器械、便携式医疗电子设备、体育健身器材等智能化、网络化、精密化产品。

日本、韩国在医疗政策措施、服务模式、人才培养等方面有着先进的理念和成熟经验。在发力医疗设备制造领域的同时,园区也致力于发展高水准、国际化的健康服务业。杨景透露,“我们将鼓励青岛医疗卫生机构联合日韩医科大学、医疗康养服务机构合作建设医养健康中心,鼓励日韩医疗康养服务提供者以合资、合作形式来区内开设医疗机构,给予技术支撑和保持学术传帮带关系,加强技术交流、人才培训等”。

下一步,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还将积极引进日本在医养健康产业方面积累的成熟经验和运作模式,支持合作建设医养健康中心,探索开展中日韩医疗机构转诊合作试点。另外,在中医药研发、医疗美容、整形美容、等领域开展跨国医疗合作,建设高端医疗整形美容医院。

搭上自贸区这趟“改革开放高速列车”,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的健康产业无疑将持续快速发展。杨景介绍,到2021年,力争医疗健康产业规模达到10亿元;到2023年,力争医疗健康产业产值规模达到20亿元,形成医疗健康产业集群。

“高速医疗”最直接的效果还是惠及民生。国际经济合作区福莱社区市民管先生感”叹说,“如今市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对医疗的要求也更高,听说很多人甚至坐飞机到国外去体检、看病。现在咱们的医疗机构建起来了,将来不用出国,在家门口就能到日本韩国的医院享受服务,真是自贸区政策给带来的福利。

自贸区落地的“硬核红利”效应已经开始显现,在“家门口”体验国际化的医疗服务,不再只是梦想。

通讯员  陈娜

附件

地址:青岛西海岸新区团结路2519号
联系我们:0532-83167518
邮箱:zrkt@sgep.cn

©2024 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管理委员会版权所有 CIM城市大脑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