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五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2024中欧(青岛)绿色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成功举办。论坛发布了西海岸新区在推进绿色与可持续发展方面十大领域20个具有代表性、创新性、示范性的典型案例,青岛自贸片区·中德生态园4个案例入选四大领域典型案例。
论坛由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山东省生态环境厅指导,青岛市人民政府主办,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青岛市商务局联合承办,以“绿色发展共享可持续未来”为主题,聚焦碳达峰、碳中和领域热点,围绕绿色发展政策导向、零碳与低碳产业趋势、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等,探讨国内外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建议,围绕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和绿色生态空间布局探讨实现路径,提升青岛在绿色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论坛期间,发布了《青岛西海岸新区绿色与可持续发展典型案例》,涵盖能源转型、城乡建设、交通发展、技术创新、公共机构、工业碳达峰等十个领域。青岛自贸片区·中德生态园可持续发展绿色生态园区、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示范技术、中德海尔工业园——绿色低碳园区、红石秀景大酒店采石场生态修复创新实践入选公共机构、城乡建设、工业碳达峰、服务业消费等领域典型案例,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中德方案”。
典型案例
青岛自贸片区·中德生态园始终坚持“田园环境 绿色发展 美好生活”的愿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作为青岛市绿色低碳试点片区、中欧碳中和创新合作示范项目、C40绿色繁荣社区全球试点,坚持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路径,已获批“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智慧城市试点”“可持续城市和人居环境奖-全球绿色城区奖”等荣誉,被中国商务部、德国经济部誉为“中德两国政府生态领域灯塔式项目、中德双边合作园区的典范”。
中德生态园可持续发展绿色生态园区典范
青岛自贸片区·中德生态园作为中德两国政府间唯一的国际合作园区,以高标准要求引领生态建设发展。制定“先标准—后规划—再实施”的绿色发展路径,建立40项生态指标体系,系统性建立了园区级绿色生态建设规划和标准体系。园区100%推行绿色建筑,民用建筑全部按照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建设。规模化推广超低能耗建筑,在学校、酒店、办公、住宅等多类型建筑全面示范应用,在建超低能耗建筑面积超百万平米。园区创新应用零碳建筑、零碳能源、零碳交通、绿色金融、零碳文化等技术和理念,探索建设中德未来城82万平方米的零碳社区,可实现年减碳约4.5万吨。
园区探索“大社区·大物业”管理体系,布局邻里、教育、交通、低碳等9个社区场景,建设“和乐邻”“施莱伯花园”等社区绿色品牌,打造5—10分钟生活圈。搭建智慧运营平台,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实现园区一物一码精细化管理。
中德生态园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示范技术
青岛自贸片区·中德生态园积极开展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推广应用,打造绿色低碳园区。创新性开展超低能耗建筑领域标准化体系建设及气候带下被动式技术体系研究,先后承担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课题,山东省、青岛市被动式超低能耗重点研究课题,搭建国内首个基于BIM的被动式建筑能耗管理平台,为区域被动式建筑发展提供大数据支撑。
中德两国总理见证签约的首个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被动房技术体验中心,年节约电力120万kWh,减碳量664吨。“零碳试验区”内建筑100%采用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和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全面建设应用太阳能光伏、光热、空气源热泵和地源热泵系统,最大化利用可再生能源并提升综合能效,建成后可实现年减碳总量约4.5万吨,年节约用电2000万kWh。
目前,园区已累计建设超低能耗建筑117万平方米,形成了以中德生态园被动房建筑科技有限公司为核心的产业联盟,推动装配式被动房、新风系统、遮阳系统、门窗等优势产业在园区内的聚集,带动被动式建筑产业链的建设与发展。并成功举办第一届、第四届亚洲被动房大会,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产业发展经验在第27届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大会介绍推广。
中德海尔工业园-绿色低碳园区示范
海尔中德工业园是全球首个实现碳中和的“灯塔基地”。园区四家高端制造互联工厂全部通过国家智能制造权威认证,获得国家最高级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标准,实现物联网时代全流程的“超链接”荣获德国ROI-EFESO工业4.0奖,是国际先进的工业4.0示范基地。连续入选青岛市工业赋能场景示范项目、山东省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工信部5G+工业互联网十大应用场景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
融合华为、移动等公司共建首个5G边缘计算联合创新基地,获得亚洲数字化转型大奖,并成为全球家电行业首个5G+工业互联网全连接示范园区,打造3座灯塔工厂,由此实现“三塔一园”的全球首个灯塔基地引领。构建智慧综合能源管理系统,实现能源流、数据流、碳追溯流三流合一,完成光伏发电系统、海绵建筑布局建设,实现智能调控,年发电量超1500万度,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2万吨。
青岛红石秀景大酒店采石场生态修复创新实践
青岛红石秀景大酒店所在的龙斗山,经过多年采石经营活动,植被破坏、岩石裸露、部分危岩体与山体脱离,山体生态已失去本貌。酒店按照国内超低能耗建筑及德国被动房标准进行设计与建造,以恢复保护山体林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完整性为基础,尊重原有地貌肌理,利用场地高差确定建筑分层(段)以及山体台地改造利用方案,高点入口、低点造景,以建筑主体作为山体的组成部分,有效保护山脊天际线,以建筑外形和配色,融入山体环境,打造自然和谐型建筑景观。运用超低能耗建筑关键技术,选用固碳能力强的植物,应用海绵城市技术,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85%以上,与周边40万平方米城市森林有机衔接,区域森林覆盖率由5%提高到40%,绿色空间占比达60%,年固碳总量约2万吨。
建设智慧化酒店运营系统,设立绿色会员政策,应用光热、地源热泵、新风热回收系统等技术,实现空间恒温、恒氧、恒湿、恒静,能耗是同类传统酒店的1/10,与《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能耗水平相比年节能率达52.7%,年减碳694吨。酒店荣获山东省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示范工程,获德国被动式建筑认证。